组织机构

秘书长:王瑜

副会长:解春禹(驻会)

党支部:0411-84670524

办公室:0411-84670524   wang.shunjie@dlepi.com

人力财务部:0411-84671394   yang.xiaoxiao@dlepi.com

产业基础部:0411-86892699   cong.xiaole@dlepi.com

产业发展部:0411-84650809   zhang.cheng@dlepi.com

生态环保服务中心:0411-88104481

环责险综合服务平台:0411-81120252

绿金委办公室:0411-84650809

Introduce 丨协会介绍
Qr code 丨微信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及时掌握协会资讯
当前位置: 环保信息 > > 正文
《环保税法》初审 “排污费”拟改“环保税”
发布时间:2016-08-30

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草案拟将现行的“排污费”改为“环保税”,将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作为环境保护税的税额下限,规定应税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草案说明时表示,2003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亿元。排污费制度对于防止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税收制度相比,排污费制度存在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环境保护费改税。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迈出重要一步


三年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去年修改后的立法法,也对税收法定作出了规定。去年3月,《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实施意见》审议通过,划出了“落实税收法定”的“路线图”。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是在上述“落实税法法定”原则背景下,第一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税法草案,这意味着“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前,如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备受关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建立现代税制的经验和条件都不成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于1984年和1985年两次授权国务院立法,把税收立法权授予了国务院。现行的18种税中,只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车船税等3种税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开征的,其他15种税都是国务院制定暂行条例开征的,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7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税收法定进程加快,去年新立法法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明确表示,在2020年之前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除了环境保护税法,房地产税法、船舶吨税法、烟叶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都已作为预备项目,列入了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调研起草。


“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


环境保护税法从动议到此番草案出台,已酝酿了近10年。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郑健龄提交提案,建议各地对排污企业征收的排污费统一改为环保税。次年,政府首次明确将进行环保税立法。去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联合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环境保护税法酝酿过程中,征收对象、税种设置、税率设定等备受关注。此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税,而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机制,鼓励企业少排污染物,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


楼继伟也表示,为鼓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草案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0%的,减半征收环保税。


机动车排放拟免税


草案规定了5项免税情形,其中包括“对机动车、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免税。”


楼继伟解释说,考虑到现行税制中已有车船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对机动车的生产和使用进行调节,其中车船税和消费税按排量征税,在当前推进结构性减税的大环境下,不宜再进一步增加使用成本。


此前,对于二氧化碳是否应该纳入到环保税的征税范围,业内存在争议。楼继伟明确表示,“各方面争议比较大的对二氧化碳征收环境保护税问题,暂不纳入到征收范围”。


草案将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作为环境保护税的税额下限,不过赋予地方制定浮动税率的权限。楼继伟称,“考虑到各地差异较大,允许地方以《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税额标准为基础,上浮应税污染物的适用税额。”


来源:新京报网  作者:王姝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留言
    意见反馈
    请描述您遇到的问题或您的意见、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

大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致力于为会员提供网络互动平台,所有会员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均由企业自愿提供。协会不会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且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站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搜集的部分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及时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它建议。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05013114号-1

辽公网安备 21020402000378号